孔文子何以谓之文敏而好学,孔文子何以谓之文的原因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评述】

孔文子,鲁国大夫孔围。文,谥号为文。

什么是谥号?

是人死后的评语。也就是对人功过是非的评价。

什么是文?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敏而好学,孔文子何以谓之文的原因图1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能定典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敏而好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万邦为宪、帝德运广曰文;坚强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圣谟丕显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纯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与贤同升曰文;绍修圣绪曰文;声教四讫曰文。总括则是拥有治世之得的才能谥号文。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敏而好学,孔文子何以谓之文的原因图2

从文中可以看出,“文”在古代谥号中,对于人的评价是非常好的美誉了。

子贡有鉴于此,故不理解为什么孔圄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孔子说:孔圄这个人,为了学习(良知)的进步,可以向任何人低头请教。

坦白说,做到这一点真的很难。能做到就是优秀。

就说销售吧!当销售遇到客户拒绝时,作为优秀的销售员,只要有一丝机会,就要放下身份与地位,厚着脸皮,改进方案,继续向客户推销,直至销售完成。

“不耻下问”就是如此容易,也是如此之难。试问,谁不在乎面子昵?

所以,谁能为了一个崇高的目标(良知),包羞忍耻的放下身份与地位,去做对事情有意义的事,谁就是“不耻下问”的好汉!谁就能成就一番伟业。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敏而好学,孔文子何以谓之文的原因图3

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篇》,原文是: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音yǔ),“文”是谥号,“子”是尊称。他聪明好学,又非常谦虚,因而死后,卫国国君赐予他“文子”的谥号,后人称他为“孔文子”。

谥号制度形成,传统说法是西周早期,即《逸周书·谥法解》中提到的周公制谥。但是近代以来,王国维等根据金文考释得出的结论,谥法应当形成于西周中期的恭王、懿王阶段,这一说法得到广泛认同。比方说周文王、周武王不是谥号,是自称,周昭王、周穆王开始才是谥号。至秦始皇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因此把它废除了。直到西汉建立之后又恢复了谥号制度。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谥号和庙号联系在一起,唐高祖就是庙号,隋炀帝就是谥号,乾隆皇帝就是年号。

“敏”,在这里理解为灵动、聪明的意思。

本章的译文是,子贡问:“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明而又虚心好学习,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文’的谥号。”

子贡之所以会问这样的问题,是因为相传孔圉男女作风上不怎么检点,而且在处理一些问题时有明显不符合礼的行为,死后谥号“文”,让子贡大为不解,故有此一问。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对孔子的解答是这样注释的,“凡人性敏者多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孔圉得谥为文,以此而已。”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聪明的人却不踏实,地位越高的人越难做到不耻下问,故“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对于常人是很难做到的。谥法中规定对于“勤学好问”的人可以谥号“文”,孔文子的谥号是按谥法执行的,所以应该是没有问题。

孔子的这句话也向我们传递了一种待人处事的态度,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对照自己取长补短,才能让自己不断的进步。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25210.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2月20日 下午3:40
下一篇 2023年2月20日 下午3:4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