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四年级语文上册部编教材第七单元第二十二课。

课文叙述了周恩来少年时代在奉天读书时的事情,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地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少年周恩来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能启发学生思考读书的意义。

四上第二十二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材解析

青年周恩来

全文共十七个自然段,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修身课上,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回答让魏校长震撼和赞赏。第二件事, 初到奉天,伯父告诫周恩来由 于中华不振,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不能随便去,周恩来对此疑惑不解。第三件事,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周恩来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洋人欺侮而没处说理,这使他真正地体会到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三件事情在叙述上都清楚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要素,相对完整。

四上第二十二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材解析

课文层次巧妙、过渡自然。课文没有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这三件事,而是采用了先出示结果,再追述原因的写法:一开头就向读者展现了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一节修身课上,魏校长和同学们围绕着"为什么而读书”展开的对话情境。同学们的读书目的,有的是为家父、有的是为明理、为光耀门棚,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位男同学与众不同的回答让大家震惊,他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要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面学习、奋斗。这位同学是谁呢?为什么小小年纪会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呢?顺应读者的疑惑,课文揭示人物的身份,阐明立志的缘由。原来是周恩来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真切地感受到“中华不振”,他不愿自己的民族再这样软弱,不愿意自己的同胞再受这样的欺凌。课文从生动的情境描写开始,制造悬念,步步释疑,引人人胜。自然的过渡又使事情之间衔接流畅。第10自然段是过渡段,既承接上文,回答这个与众不同的男孩是准,同时引出下文对周恩来的介绍和立志缘由的叙述。

四上第二十二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材解析

周恩来的书法作品《大江歌罢掉头东》

教材在课题旁配有青年周恩来的照片,在课后题中用周恩来的书法作品(大江歌罢掉头东》作为背景图,可以拉近学生与伟人的距离。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38892.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3月19日 下午2:11
下一篇 2023年3月19日 下午2:1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