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龙虾介绍,名贵的淡水经济虾种

“澳洲龙虾”学名叫澳洲岩龙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节肢动物门,岩龙虾属,澳洲龙虾属于名贵淡水经济虾种,通体火红色,爪为金黄色,肉质最为鲜美。

主要产地大洋洲具有六大特征:一是体大肥美,一般商品虾澳洲龙虾龙虾仔体重100—200克,成虾在750克以上。二是生长快,产量高。三是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滑脆、味道鲜美香甜,风味别具一格。四是适应性强,能忍耐恶劣天气环境,在水温5℃—35℃之间,盐度17-24度之间能正常生活。五是食性杂,既吃动物性饲料,也吃人工配合饲料和腐殖质,且粗生易养。六是经济效益高。澳洲龙虾不仅产量高,而且有极强的耐活力,便于长途运输。鲜活大虾在国内外市场上倍受消费者青睐。

澳洲龙虾形态特征

足龄的澳洲龙虾重为lOO~250g,国外最大个体有达500g的虾体色为镶嵌褐绿色,头胸部和腹部均匀连接,外被一层坚硬外壳;胸足5对,第1对特别发达而成强大的螯。雄性的螯比雌性的发达,雄性整的外侧端有一膜鲜质红带,是雌雄分别的第2性征;有3对触须,外缘的1对特别粗长,约长于体长的1/3;尾部有5片强大的尾扇,外缀3片,中部1片较小。母虾在带卵期和孵化期,尾扇常向内弯曲.把粘附在腹部的卵包在腹内,以保护母虾在爬行或受敌时的受精卵和稚虾不受损,也是带卵与不带卵母虾的区分;雄的外生殖器生在第5对步足的基部,左右各1个,呈蓝色透明突起。雌性生殖器位于第3对胸足的基部,左右各1十,呈圆形,有一薄膜覆盖口。

物种对比

生活习性

昼伏夜出,白天藏匿洞中,仅显露两对触角和头部用以感触洞外动向,夜间外出觅食。主要摄食小鱼、虾蟹类、小贝类、海胆、藤壶、多毛类、藻类等。龙虾依靠步足爬行,不喜游泳,行动迟缓。触角灵敏,遇敌时转动第二触角摩擦发音器发出吱吱声响以惊吓对方。受惊时常屈腹弹跳,引体向后。喜厮斗,常以俯冲方式攻击对方,有群栖习性,虾群区域性明显,常因季节水温变化和索饵、生殖等因素发生迁移,通常夏季栖于浅水处,秋冬移向较深海区,繁殖时复又到浅海处。

锦绣龙虾生活在珊瑚外围的斜面至较深的泥沙质地。通常栖息在水深1至10米,最深记录为145米,以岩礁及礁斜面之静水处为多,有时也可在河口附近水质较混浊之泥底处发现。目前澳洲龙虾不仅在澳大利亚进行人工养殖,而且美国、非洲、新西兰、南亚都已开始养殖。

澳洲龙虾主要价值

做法

原料

酒店常见的“澳洲龙虾”也叫锦绣龙虾,多为广东越南等地的花龙虾,并不是正宗澳洲龙虾。活龙虾1只(约750克),面粉200克,红心鸭蛋1只,新西兰黄油25克,芝士片5片,特浓鲜牛奶150克,碎芝士条10克。

调料

精盐1克,味精1克,精制油500克,生粉5克,培根10克。

制作

将150克面粉与鸭蛋和匀,制成全蛋面:将龙虾宰杀、洗净,切成3厘米方块,拍生粉,入油锅炸熟待用;把全蛋面煮熟切成面条待用,培根切小粒炸脆;锅内下黄油、芝士片、鲜牛奶、面粉酱烧开,用盐、味精调味,制成芝士酱;用芝士酱把煮熟的面条加入炸好的培根粒拌匀,垫在盘底;面条上面摆上炸好的龙虾块,上浇芝士酱,撒上碎芝士条;入280℃烤箱烤15分钟取出,上桌即可。

澳洲龙虾

特点

色彩悦目,味浓鲜嫩。

营养价值

澳洲龙虾营养丰富,其肉质松软,易消化,对身体虚弱以及病后需要调养的人是极好的食物。且含有丰富的镁,镁对心脏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很好的保护心血管系统,它可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同时还能扩张冠状动脉,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及心肌梗死;

澳洲龙虾的通乳作用较强,并且富含磷、钙、对小儿、孕妇尤有补益功效;

日本大阪大学的科学家发现,澳洲龙虾体内的虾青素有助于消除因时差反应而产生的“时差症”。

注意事项

消费者在选购澳龙的时候,应该将澳龙和纽龙(新西兰龙虾)区别开来,纽龙多为暗红

色或黑色或草色,爪红色。与澳龙极为相似,但宽度和肥壮程度均不及澳龙。市面的所谓“澳龙”多为纽龙。

食用澳洲龙虾的注意事项是虾忌与某些水果同吃。虾含有比较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物质。如果把它们与含有鞣酸的水果,如葡萄、石榴、山楂、柿子等同食,不仅会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而且鞣酸和钙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结合物刺激肠胃,引起人体不适,出现呕吐、头晕、恶心和腹痛腹泻等症状。海鲜与这些水果同吃至少应间隔2小时。

澳洲龙虾防治方法

亲虾培育阶段要防水老鼠、水蛇、青蛙的袭击及累枝虫、聚缩虫、钟形虫等纤毛虫类的附着。幼苗阶段还要

防水生昆虫及幼虫的危害。所以,必须注意饲养前的消毒清池、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并加强饲养管理。红螯螯虾极易感染螯虾易得的疾病,另外还易患一种由真菌引起的虾病称作“螯虾瘟”,只要将虾苗放养和捕捞时的水温掌握在21℃以上,即可避免“螯虾瘟”病的发生。另外,养殖中可定期每10d1次交换使用:生石灰20mg/L;硫酸铜加硫酸亚铁0.7mg/L;呋喃唑酮1~2mg/L;大黄4~5mg/L进行全池泼洒以预防病害。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caipu/82119.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6月8日 上午9:11
下一篇 2023年6月8日 上午9:1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