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席介绍,宴席的一种叫法

1、由于最初是把木制的条盘漂在水渠上使香客便于就餐而得名。

2、流水席,农村在红白喜事时,不像城里人那样到饭店酒楼去包几桌酒席,而是在自家的院子里搭起棚子,垒起灶台,请两个乡厨,自己做酒席来宴请所有的亲朋好友。在我国西北部的农村,这种习俗从古一直延续到今,无论穷家富户,家家都是如此。吃完一道菜上一道菜,如行云流水,所以称做“流水席”。

当然在部分地区还存在着一种“流水席”,鸡鸭鱼肉一起上,等一拨客人吃完了,抹嘴走人,换另外一拨人再吃。

流水席由来

流水席是宴席的一种叫法,说起这名称的来历,就得谈起泰宁寺了。

云蒙山东侧泰宁山下,有处寺院,以前叫它静觉寺,是为纪念五代时宰相冯道而修的。后来,清朝在山前建了泰陵。乾隆皇帝来此谒陵,把静觉寺赐名泰宁寺。

泰宁寺邻清西陵,风景秀丽,寺院气派,来此烧香还愿的人很多,几乎风靡全国。每年三月三,届时盛办庙会,山阴道上,人来人往,喧闹异常。

流水席概念

寺院为显示佛门慈悲,凡庙会这天进香的,不论男女老少,均发一张帖,舍一顿斋饭。一开始在寺院内,乱哄哄的,没有头绪,显得十分杂乱,还不卫生。后来改变了做法,僧人们在积翠屏下,沿山形,借山泉流水之势,修了一条石砌的水平渠,一直修到寺院外的空场上,空场上垒了一排排的石桌,让人们在这里吃饭。厨房却建在离饭场一华里的水平渠上端,厨子们盛好一菜一饭,放在木制的条盘内,漂在水渠上,条盘顺着水势缓缓漂流,漂到饭场,前来进香的人们按先后顺序,自个端自个的十分有条不紊。人们随来随吃,既方便又新奇,一下子轰动了几百里外,上庙烧香的人更多了。

人们吃是吃了,可不解这是什么席面,纷纷请教寺院住持。住持很风趣地回答:“借流水上席,就叫流水席吧!”从此后,人们就管随到随上桌开饭的宴席,称为流水席了。

流水席民间流水席

陕西西安流水席

在西北很多地方,民间最盛行的是“流水席”。流水席的特点不是像一般的宴席那样先上齐所有的凉菜,然后再上齐所有的热菜。流水席的最大特点是:每道菜都离不开汤水,吃完一道菜上一道菜,如行云流水,所以称做“流水席”。

据记载,流水席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传统酒席。据说是隋唐时代的僧尼为了款待有地位的施主而精心研究出来的素食斋饭,后来被摆阔气的百姓搬到了民间宴席上。

流水席的特点是酸辣清口,共有24道菜组成,这24道菜分为8冷16热。其中,8个冷菜中分4素4荤,是先上的下酒菜;16个热菜有四个压桌菜,其它12个菜每3个一组,都用大小海碗盛装,味道相近,每组都有一道领头大菜,叫“带子上朝”。流水席有荤有素、有冷有热、汤水搭配、酸辣爽口。

民间的流水席可以根据主家的经济情况选定档次,每桌坐8个人,每上一道热菜,大家都纷纷盛舀。因为有汤水,又有大小碗,所以把流水席称做“小碗汤儿”。每碗汤里配料齐全,数量固定,平均每人一到两汤勺。这对于眼疾手快的人来说很有利,对于讲究斯文的人来说,根本“抢”不到。”甜盘子“是必上之菜,“甜盘子“是米与蜜枣蒸熟,周围围上炸熟的红薯,顶上撒上白糖,一般这道菜需要用黄酒或开水浇顶,化开白糖方能食用,陕西的流水席一般最后一道菜为“肉丸子”,类似四喜丸子,但汤碗里一共盛有8个,正好每人一个,这道菜吃完后,流水席结束。

备注:陕西地方流水席,一般半下午开席,大约14-15点。喜事一般中午为臊子面,白事看主家情况而定。由于农村流水席在午饭与下午开席之间有约2-3个小时时间,亲朋好友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叙旧,所以农村流水席会比在酒店就餐更具有人情味,不会开席而聚,闭席而散,农村流水席更像是一次亲朋好友的大聚会。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caipu/84044.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6月14日 下午3:33
下一篇 2023年6月14日 下午3:3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